2012年5月,福建省司法厅正处级领导干部陈万发被省委组织部下派到福建最南端的诏安县挂职,任诏安县委常委,分管双拥支前工作,协管政法维稳、五大战役、县域经济等工作,挂钩官陂镇和县司法局,并牵头官陂镇光坪村扶贫挂点工作。陈万发下派诏安县任县委常委后,真情融入,认真履职,以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找准角色定位,深入调研研究,大胆实践锻炼,创新开展工作,集聚自身在省直机关、在援藏、在宁德工作期间所积累的经验、人力资源和沟通协调优势,在县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协同县委、政府和带领县有关部门打造了诏安县两张“国字号”名片,争创了省级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称号,积极争取一批部门项目建设资金。他多方学习、实践、调研、思考,撰写了《以富硒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开发》等调研论文,分别于《福建日报》、《海峡通讯》、《漳州通讯》发表,对全省发展富硒生态产业,推动扶贫开发有积极重要宝贵的参考价值。他二年的挂职学习工作实践,取得显著的成绩,为诏安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广泛的认可。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体会很深。 精心打造“国字号”名片。诏安地处福建南大门,有山有海,资源丰富、生态优美,而底子薄、基础差,财政经济和农民收入很低,是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如何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是摆在该县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2012年5月,陈万发到诏安挂职后,县委指定由他牵头组织研究诏安县域经济破题之策。他毅然接受任务,认真深入调查研究。他很快就了解到官陂镇公田村是诏安县闻名的“长寿村”,一个主要原因是公田村土地富含硒元素。他推想,如果诏安县其它地方土地同样富含硒元素,在诏安县开发富硒资源,推进发展富硒资源产业,无疑是构建诏安生态美、百姓富和领导干部深化实践群众路线的一条好路子、金路子。于是,他认准了在诏安挂职二年期间,把开发诏安富硒资源,推进诏安发展富硒资源产业、促进百姓致富做为他工作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他利用假日回省城休息的时间,多方走访请教省地勘局的专家。终于,在当年8月份,请来了省地勘局的专家,对公田村出产的农产品和土地抽样检测,确认样本中富含稀有元素——硒。硒是国际公认的抗癌、抗衰老营养物质,通过植物、动物体吸收的硒堪称“营养黄金”。确认官陂镇公田村土地富含硒元素后,他和县一些领导都十分高兴!在取得县委、县政府同意后,他及时进一步邀请省地勘局组织专家对全县土地进行抽样检测,很快就确认了全县大量土地富含硒元素。随后,经过深入调研和与专家多方探讨、积极构思运作,他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发挥本地富硒资源和生态优美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富硒和生态两大特色产业”的思路和“实施富硒富民工程和打造养生休闲旅游”的建议,并积极联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进行论证规划,取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促成县委、县政府确定把发展“富硒诏安”科技兴农产业和健康养生、疗养休闲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将发展富硒产业的构想写入《关于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诏安县富硒资源产业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全面推动诏安富硒产业的发展。经过努力,当年下半年便争取到“富硒诏安”科技兴农项目基础工作经费1200万元,初步显现效益。 针对诏安县富硒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好、长寿老人多的特点,陈万发极力建议并主动请缨做好富硒和生态两篇文章,着力打响“中国海峡硒都”、“中国长寿之乡”两张名片。县委鉴于他工作的热情、能力、明析的思路和他先后在省、市多岗位工作的人脉基础,决定由他牵头组织两张名片的申报工作。他充分发挥长期在省直机关工作、又有三年援藏工作经历,与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相关人员、专家比较熟悉的优势,多方宣传推介和积极争取申报,取得了有关部门的支持。他多次利用假日回省城休息时间邀请省院士办专家到诏安调研,积极筹划院士专家项目对接活动。2013年3月和5月,他利用到清华大学习的机会,多次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有关领导沟通联系,汇报诏安县开发利用富硒资源工作情况。2013年4月,他与县有关领导邀请省农科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公司深圳分院及深圳一九四九文化有限公司的领导、专家到诏安实地调研,引进先进理念,编制富硒特色产业规划及富硒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富硒产业的区域布局。通过多方努力,诏安县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两年来,陈万发在全程参与诏安土地硒资源开发利用的勘查检测、开发规划、产业发展和打造“富硒品牌”、“中国海峡硒都”、推动诏安县富硒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先后撰写了《以富硒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开发》、《福建富硒 富民希望 ——从诏安县成功发展富硒产业引发的战略思考》、《发展富硒生态产业 推动漳州扶贫开发》等三篇调研论文共16500多字,分别于2月24日《福建日报》“求是”版、2014年《海峡通讯》第1期、2014年《漳州通讯》第1期发表。这三篇调研论文是我省首批以富硒产业发展推动扶贫开发为专题调查研究的专论,收集、融汇了大量通过实践、研究得出的宝贵、翔实的资料,提出了大量有价值可行的发展富硒产业见解和建议,对全省发展富硒生态产业,推动扶贫开发有积极重要宝贵的参考价值。 出色做好分管工作。陈万发到诏安挂职伊始,当地民间矛盾纠纷处于激发期、群众上访频繁,社会维稳形势严峻,作为协管政法维稳工作的领导,他积极参与探索和研究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漳州市率先建立集信访维稳、转变作风、社会管理为一体的领导干部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工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一批矛盾积案,维护了社会稳定,此做法在漳州市全面推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在2013年沈海高速复线建设过程中,诏安县官陂镇一自然村的10多户村民不服从征迁决定,迟迟不配合搬迁工作,并多次上访,而且与施工单位有矛盾激化的倾向,成为工程建设的“卡脖子”路段,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他牵头有关部门多次深入调研、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经过多方磋商协调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搬迁户最终同意和谐搬迁,确保了国家建设工程按计划如期完工。 诏安县是中央军委确定的军事演练基地,双拥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陈万发挂职的两年间共在此开展5场大型军事演练活动,每次演练活动时,他总是靠前指挥,精心协调,全力组织做好支前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军事演习保障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和演练部队的充分肯定。他还认真组织做好“福建省双拥模范城”的申报和复评工作,创建了诏安县荣获“福建省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的称号。 两年的挂职工作中,陈万发始终注重真抓实干,在履行职责中发挥作用增长才干。他认真协助县委领导抓好“五大战役”的组织推进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2013年全县共实施战役项目292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87.1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68.26%,项目都如期进行和完成。特别是参与总投资1.92亿元的诏安县一号城建工程——南环城路道路工程建设管理,克服征地拆迁和现场协调等难题,如期实现全面通车。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方奔跑,向上争取各种项目资金约6000万元,推动县法院大楼、县司法局和15个乡镇司法所业务用房、闽粤边界特委机关旧址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富硒诏安科技兴农项目等项目的建设。同时,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配合争取央企大项目,使中核集团总投资430亿元的核燃料产业园项目落户诏安成为可能。他协助政法委书记分管政法维稳工作,主动发挥长期在司法系统工作的优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2013年综治考评,由上年的全市名次滞后晋升为第四名。他认真组织探索建立司法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新模式,在漳州市首创第一个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劳动基地——诏安县官陂欢乐谷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劳动基地,其模式已在全县推广。在挂钩联系官陂镇工作中,他针对该镇群众房派意识严重、社会关系复杂的特点,指导乡镇建立合理科学的挂村制度,带头执行倾听群众诉求制度,使该维稳重镇两年来没有出现群众上访及群体性事件;组织挖掘该镇下官村22年“零信访”的典型,典型做法在《闽南日报》和省委办公厅《八闽通讯》等刊物交流。在深入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挂钩联系指导的官陂镇下官村的服务群众做法在全县得到推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挂职二年时间不长,但对处于黄金年龄段的人来说,用足用好这两年地方挂职的难得机会,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陈万发把两年挂职时间当作学习、锻炼、实践,全方位充实提升自己、为地方建设做好出色成绩的广宽舞台,对自己总体设计、科学定位、合理安排,大胆实践锻炼、创新开展工作,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地方发展尽了一分职责,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圆满实现预期的挂职目标。很快陈万发就要调回省城工作了,我们衷心祝愿他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再接再厉,争创更好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