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行“惠农通”工程的不断深化,涌现了一批活跃在广大农村的农行协管员,他们一方面经营自家的商铺,一方面代理农行的业务,成为农行在乡村一线最直接的代理人。他们使农行普惠金融的阳光播撒进乡村的边边角角,成为农行联系乡村一线农民的好帮手。家住福建诏安县官陂镇凤狮村的张文珠就是这样的一位好帮手。 自从牵手农行成为“惠农通”服务点协管员后,张文珠自己经营的一家并不起眼的小店,很快成了村里最火的店铺。小店如沐春风,已步入中年的张文珠也一脸幸福,觉得越活越年轻,小日子过得像蜜糖般甜美。 张文珠的小店就设在福建诏安县官陂镇凤狮村一处公路旁,这里是县里的革命老区,距离县城约60公里。由于地处深山,交通较为闭塞,平时难得车辆经过,也较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 三年前,农行诏安县支行独家承接全县新农保业务,面对全县216个行政村23万参保人员,县农行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帮助这些农村的新农保参保人员便捷地存取养老金。“群众的需要就是农行工作的出发点”,以此为核心,该行在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的同时,开始全面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以辖区内5个农村营业网点为中心,在全县各村镇有重点的布设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凤狮村是官陂镇一个较大的行政村,邻近还有光坪村、龙岗村和大边村等行政村,参保人有2000多人。经镇政府介绍和现场考察,该行很快联系到张文珠。考虑到她的商店在村里信誉好、有实力,又有地理优势,人缘也好,行里很快确定了张文珠的商店为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好事多磨。刚开始,张文珠觉得自己是做小商品生意的,跟银行业务不沾边,她既担心忙不过来影响商店的生意,又因为不熟悉银行知识怕做不了银行的业务,因此,她没少为这事操心。该行工作人员的多次上门耐心引导,以及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很快消除了她的疑虑,并最终成了该行“惠农通”服务点的签约协管员。 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张文珠逐渐熟悉并掌握有关银行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农行工作人员也经常上门现场“一对一”和“手把手”帮助指导,为她解疑释惑,增强做好银行有关业务的信心,很快,眼前冰冷的自助终端和转账电话等银行机具,好像都活了起来,成了张文珠心爱的宝贝,任何时候她都能独立完成相应的操作。 张老伯是第一个从张文珠的小店领到养老金的老人,他的家就在张文珠小店的附近。当他从张文珠的手中接过养老金的时候,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惊讶。过后,他对村里人说:“以前到银行领钱,来回要走10多公里的路,有时遇到人多了还要排队等候,花时间,又费车钱,还要受银行营业时间的限制,现在可好了,什么时候都可以在家门口领钱了。” 商店里可以存取养老金,这一新鲜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平静的山村沸腾了。村里的参保人一五一十先后到张文珠的小店办理养老金的存取,几个邻近村的参保人闻讯也纷纷就近前来办理养老金的存取,有的还顺便在店里购置了一些日常用品,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成了张文珠的小店的常客,大家七嘴八舌地称赞张文珠为村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每到这时候,张文珠总是笑呵呵地解释说:“这事还得好好感谢农行,是农行关照我们农村人啊。” 如今,村民不仅喜欢在张文珠的小店存取养老金,需要购置化肥、农药等农资用品时也通过店里的转账电话办理,一些做生意的更是乐意通过店里的网上银行直接办理货款的转账。两年多来,张文珠的小店经办的养老金存取1.8万笔,金额达850万元,转账交易8500多笔,金额达510万元,成了全县业务量最大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小店的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每月的零售额比过去上升了一倍,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店。 农行协管员张文珠的故事只是诏安支行227多个“惠农通”服务点协管员的一个闪光点。农行协管员通过与农行联手,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改善家庭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农行惠农强农的助手,成为农行联系农民服务地方的好伙伴、好帮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