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集合网 首页 诏安新闻 时政新闻 查看内容

“他常教我做人和画画”沈锡松忆伯父沈柔坚

2014-4-2 22:53| 发布者: 小幻| 查看: 819| 评论: 0|来自: 台海网

沈锡松与伯父沈柔坚有着深厚的感情
开栏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又到了多雨的季节,这是人们对天堂里的亲人寄托哀思的日子。从今日开始,本报采访多名漳州文化、艺术史上的“大师级”人物的后人,追思这些艺术大师生前的艺术生涯。

  “他经常跟我讲如何做人,说做人要老实,但是画画不要老实,画画就该想尽各种办法去画好。”伯父沈柔坚已去世16年,但是他说过的话,年近七旬的沈锡松依然牢记在心。

  昨日,在沈锡松位于漳州的家中,他向导报记者回忆起伯父沈柔坚,讲述了这位著名画家与家乡漳州的深厚情缘。

  “他常在信中回忆家乡”

  沈柔坚1919年出生于书画之乡诏安,他的启蒙老师就是国画大师沈耀初。1938年,正在龙溪师范读书的沈柔坚背井离乡,奔赴皖南新四军驻地,参加抗日救亡的队伍,从此与家里人中断了联系,直到建国后才恢复联系。沈锡松说,当时因为伯父在上海工作繁忙,只能通过书信与家里联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1977年,沈柔坚到福州参加全国画展评选会议,他趁机抽空回诏安探望。沈锡松回忆,当时他陪伯父一起坐车,到诏安梅州时,他告诉伯父:“诏安地界到了!”伯父立即叫司机停车,随后下车站在马路边上,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他说:“我终于回诏安了!”而从那次以后,沈柔坚总会抽时间回家乡看看,“因为他对家乡的感情太深,太思念了,简直是刻骨铭心。”沈锡松说。

  “他常教我做人要老实”

  “不管是做人还是画画,伯父都给我很大的影响。”已退休在家的沈锡松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精于套色木刻版画,作品吸收民间年画、庙宇画的色彩和西洋画印象派的画法,兼收并蓄,线条简练,对比强烈,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伯父经常跟我讲如何做人,他说做人要老实,不要鬼鬼怪怪,但是画画就不要老实,应该想尽各种办法去画好。”沈锡松说。

  百幅作品千册藏书赠家乡

  沈柔坚最后一次回家乡是在1998年初,当时已将近耄耋之年的他不顾大病初愈,应漳州市政府的邀请回乡访问并收集素材。那一次,他游览了漳州市区的花市和荔枝林,激动不已。

  回上海后,他又信心十足,要画出最好的画献给家乡,他激情创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1998年7月10日中午,在一次笔会上,他饱含激情地画完最后一幅画:一篮红艳艳的荔枝和两只金灿灿的芒果,搁下画笔,便倒在桌旁,与世长辞。

  据了解,沈柔坚在生前曾表示为报答乡情,愿意无条件捐赠部分书画作品。

  2008年5月,沈柔坚的夫人王慕兰践约将近百幅书画作品捐赠给漳州市政府,并在漳州博物馆设沈柔坚作品陈列室。而在此之前的1999年,沈柔坚的家人还将沈柔坚生前2000余册藏书捐献给漳州市图书馆,设立“沈柔坚艺术资料室”,并向读者开放。

  人物名片

  海上画派杰出代表

  1919年10月26日出生于漳州市诏安县,1938年他到皖南前线参加新四军占地服务团绘画组,开始专业创作版画和水彩画。解放后,长期在上海文化部门担任领导工作,1970年代后开始致力于中国画创作。

  他的绘画创作,融汇中西法之长,抒情写意,独具风格,是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也被誉为上海美术界近半个世纪的领军人物。

  他的作品中国美术馆及日本等国家美术博物馆有收藏。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诏安集合网 ( 闽ICP备11004286号 )

GMT+8, 2025-7-18 06: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用微信扫一扫

诏安集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