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查看: 3729|回复: 0

【诏安宗教史】之:天主教

[复制链接]

【诏安宗教史】之:天主教

[复制链接]
小幻 发表于 2014-4-3 23:27:49 浏览:  3729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QQ截图20140403232427.png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广东省饶平县黄岗镇天主教堂法国传教士谭立山开始到西坑村传教,吸收村民3户10多人入教,嗣后在该村建立经厅会所,为境内首家天主教会所。由黄岗天主教堂直接管辖,并派1名传道常住西坑村传教。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黄岗天主教堂在县城西关设立传教临时会所,吸收城区教徒。次年,在义和团扶清灭洋运动的影响下,城区群众捣毁这个会所,殴打教徒,造成“诏安教案”。事发后,黄岗天主教堂派驻西坑村经厅会所传道余宗海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政府派厦门洪提督来诏究办。后以事出有因,又系群众性质,教堂也无重大损失为由,不了了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黄岗天主教堂建立的两个会所划归厦门教区管理(至1996年不变)。是年,县内已有教徒100多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厦门教区增派1名西班牙教士马德力来诏安,并将西坑村的经厅会所升格为教堂。宣统三年(1911年)在城区建立总堂,巩固和扩大传教基地。民国8年(1919年)发展林头、瞭美等10多处乡村教堂,这时,全县天主教神职人员有邱纳爵、马德力2名,教徒扩展到480多户1000多人,还有归侨修女陈热爱(溪南村人)入堂修身。

  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天主教堂还在城区创办崇道小学,在四都创办崇德小学。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天主教总堂被国民党驻军占为营房,群众排洋仇教思想再度萌发,天主教会组织涣散,教徒人数锐减。邱、马两名教士被调走,又先后调入卞煜路等5名外籍神职人员。不久,这5名神职人员又被调走,再调入1名华籍神甫。他们虽然加紧传教,但总恢复不起全兴时期的局面。至民国31年,全县天主教徒只剩下200多人。
  抗日战争结束后,神职人员更调,派住国内神父黄子玉、沈朝仪等恢复了城区总堂和西坑、林头、瞭美等乡村教堂,到1949年底,全县天主教徒恢复到4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主教较少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甚至完全停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诏安县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归还城区总堂和西坑、林头两村教堂房屋25间,占地面积达2200平方米,并拨给修缮补助费1万元。1991年政府批准城区总堂成立堂管会,开展“三自”(自传、自养、自治)爱国的宗教活动。是年,全县教徒近600人。1993年开始进行登记发证,依法加强管理,至1996年登记结束。

  诏安天主教堂 在南诏镇东城村。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置。民国26年抗日战争期间,曾被国民党军队占为营房,民国34年日军投降后,退还教会。民国38年冬,国民政府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漳州撤到诏安,曾占用该堂办公。1951年以后,长期被租作县粮食局办公地点。1965年由粮食局出资6432.32元买下。1989年落实宗教政策,县政府退还该堂,并拨款支持修建,1991年批准复堂,恢复宗教活动。1993年获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沈庆昌任堂管会主任,先后由江连模、蔡炳瑞任神父,至1996年活动正常。

  西坑村天主教堂 在深桥镇西坑村。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置经厅会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格为教堂。1951年土地改革时,2间平房被分配给群众,其他被村占为公用;1985年以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1993年恢复宗教活动;1995年12月批准登记,至1996年徐宝婴担任堂管会主任,蔡炳瑞兼任神父。

 林头村天主教堂 在四都镇林头村。民国8年设置。1951年土地改革时,房屋被挪作小学教室。1993年落实宗教政策时,教堂被该村小学租用。至1996年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

304

回帖

0

听众

0

收听

管理员

积分
685
猜你喜欢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诏安集合网 ( 闽ICP备11004286号 )

    GMT+8, 2024-5-17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用微信扫一扫

    诏安集合网